铃木电梯-凯发官网入口

惠民工程“接地气” 居民点赞乐享成果

作者:品牌推广部来源:中国国际电梯展览会 日期:2015-11-13

  投资629万元,设置休憩廊架、休闲座椅,新建网球场,社区活动中心内设置乒乓球室、社区图书馆、老人活动区……与红岗公园整体性相连,罗湖区清水河街道雅仕居社区公园改造工程打造了一个集娱乐、休闲、运动为一体的生态绿地休闲公园。

  雅仕居社区公园西邻雅仕居社区,东邻金豪花园,北接红岗公园。改造前该公园和红岗公园的入口连接在一起,为一片临时建筑群,存在消防及治安隐患。

  罗湖区这项民生工程为附近小区的居民带来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附近楼盘都涨价了”,清水河街道办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笔者。

  最近,罗湖区清水河街道办的工作人员正忙着整理居民需求,梳理计划申报实施的2016年度民生项目——这些来自居民需求的项目将被带到2016年度罗湖民生项目人大评估论证会上,接受人大代表的“拷问”、票决。

  早在2013年底,清水河街道办带9个项目参加了那年的评估论证会,最终有8个项目“闯关”成功,争取到政府投资。一系列惠民工程得以在辖区陆续落地、获得居民“点赞”。

  “以前是政府为民做主,现在是由民做主”,清水河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文忠感到“顺民意才能得到百姓点赞”,而人大代表最关注的正是民意,这增加了来自“真需求”的项目pk胜出、获得政府投资的机会。

  2013年,罗湖区开始试行政府投资民生项目代表票决,把政府财政投资的民生项目的决定权交给人大代表,由其投票或打分来决定民生项目计划安排。人大担任裁判员,人大代表充分履职,政府搭台、基层社会组织和群众唱戏——罗湖区人大期望通过这样的制度创新“支持政府完善民生项目计划,让民生项目更加符合群众需求”。

  这样的制度还将在罗湖延续。本月中下旬,2016年度罗湖民生项目人大评估论证会相关工作将开始,“人大代表的广泛调研将先行一步,今年会把调研做得更实”。

  人大代表最关注项目“惠民性”

  “9个项目入选了8个,我们完全没有想到”,文忠坦言。过去,罗湖区基层的民生项目需求需要向政府部门申报,由区发改局汇总后,再一并报给罗湖区人大会议审议,“我们申报过去的能有两个最终入选就不错了”。

  通过民生项目人大评估论证会这一制度设计,许多来自基层的民生项目得以直接与人大代表见面。“过去人大代表对项目很难有充分了解,仅仅能提出一点建议。这项制度设计则让人大代表可以对具体项目逐项进行审议”,罗湖区人才财经工委主任邱洁说。

  回忆带项目参与pk的情形,文忠发现,“评估同一个项目,人大代表和政府部门关注点、出发点存在不同。人大代表来源广泛,很多来自基层,他们不太考虑分配政府资金时的“平衡”,而是最关注项目“惠民性”、“紧迫性”。

  “华而不实”、“锦上添花”的项目不受人大代表待见,哪怕是一个着眼点很小的项目,只要能“雪中送炭“解决居民的一个实际问题,也有机会受人大代表支持、获得政府投资。人大代表的判断标准非常相似。

  进行项目申报前,申报部门要问需人大代表和群众;申报后民生项目交区人大财经工委预审,并组织代表进行深入调研;由区人大召开评估论证会,组织人大代表报名,邀请市民代表和行业专家参加,与会者现场提问互动、辩论交锋,最后由代表票决——罗湖区人大通过这样一整套制度设计,让人大代表充分代表民意。

  据悉,2016年度罗湖民生项目人大评估论证会拟定于本月中下旬启动,目前具体方案正在制定中。“程序跟往年差不多,但调研阶段可能要做得更实”,罗湖区人大方面透露,今年的工作重点将前置,更多地将精力放在调研上,让人大代表更广泛地征求群众意见,让民生项目更加贴近群众需求。

  让人“能做事、想做事”的制度安排

  2013年的评估论证会上,41个民生项目交代表票决,盘子1.85亿,23个入围,18项落选。2015年度罗湖区安排了3000万老旧小区整治资金,50个老旧住宅区申报项目,总需求4121万,41个老旧住宅区纳入项目安排,9个落选……

  制度实施两年来,因为“真正体会到了自己的话语权,体会到了当代表的价值”,许多罗湖区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履职积极性空前地被激发,“所有参与代表都是自愿报名,自发走访社区居民”。

  “自己的投票能够直接影响政府决策、影响民生项目能否立项,责任感就被激发了出来”,邱洁认为,在过去,人大代表更多的是行政化组织履职,现在则在朝自主履职转变。

  一方面是代表的充分履职,另一方面则是公职人员、居民的积极参与。基层项目申报自发而为,在老旧住宅项目pk时,参与者更是直接来自基层——业主委员会、居委会或居民代表……演说、制作ppt水准不一,但他们用自主自发的行动为自己的家园争取利益。

  一个制度设计,带来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外来人口多、生态山体多,插花地条件差、市容环境差,市政配套滞后、产业低端落后,民生基础薄弱、文体建设薄弱。“清水河街道党工委制定并实施了三年工作目标,着力改善辖区环境面貌、提高民生福利、促进产业发展。罗湖区人大的改革也成为我们兑现目标的重要途径”,文忠说。

  据悉,2014年各部门提交民生项目共18项,资金需求1.82亿,未超出预算盘子,评估论证会对民生项目安排逐项进行了票决。今年的项目申报仍在进行中。

  “现在解决民生问题的资源、渠道也比以往多了”,罗湖区人大方面表示,如今年项目申报的资金需求不超过预算盘子,评估论证会将对民生项目安排逐项进行了票决,并通过做实调研,将群众意见反馈给政府部门,推动其问需群众。

  ■现场

  清水河街道:“居民才是民生项目pk中的大赢家”

  家住红岗花园的倪永琴阿姨觉得,自己退休后的生活正在变得充实又有趣。社区的“公共服务平台”里,老年活动室一早就会开放,她常和伙伴一起去唱歌、跳舞。“四点半课堂”常常传出孩子的欢声笑语,门外的社区居民广场上随处可见走走、坐坐的居民,“热热闹闹的”。如果想要享受安静独处的时光,这里的图书阅览室是个好去处。

  2013年,清水河街道办事处通过人大代表进社区接访、党政社群社区共治等活动,广泛征集到3000多条意见和建议,经街道严格的pk程序筛选出9个项目参加罗湖区民生项目人大代表评估论证会。最终,清水河街道有8个项目入选,占到了罗湖全区入选项目的35%,争得政府投资2700余万元。清水河街道成了评估会上的“大赢家”。

  近两年,随着项目落地,居民身边出现了一个个室内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健身房、微型图书馆……“居民才是这场民生项目pk中的受惠者、大赢家”,在清水河街道,正有越来越多居民像倪永琴一样,享受社区生活,乐意成为“社区人”。

  点对点解决居民“身边的烦恼”

  路面坑坑洼洼,道路管网没有统一规划,排污、化粪池、下水道等管道系统接驳混乱,多家化粪池一直采取直排方式直接排放到下水道,化粪池溢出、地面污水横流的情况时有发生。一名玉龙新村的老居民形容——“进村要踮着脚走路”。

  去年底,玉龙新村的居民不用再“踮脚走路”了。2014年9月底,一项排污管网改造工程在玉龙新村悄然进行。12月底完工时,该片区的地下管网堵塞及排污不畅的老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居民明显感受到了生活环境的改善。

  坭岗街心公园新建厕所1座、新增景观照明灯76套,并完善了水电铺设、坐凳与垃圾箱设置和标识等;龙湖社区公园增加了文体娱乐活动空间,翻新了护栏、花架,加种了耐荫、易管养的地被植物和灌木,同时强化了公园的文化娱乐功能;金碧路亚太幼儿园前绿地重新设计了6米宽的市政机动车道及1.5米宽的人行道,打通了金碧路与金湖路的微循环……

  一个个民生项目落地,居民们“身边的烦恼”也逐一得到了解决。

  老居民曾昱豪为金碧路微循环及绿化提升改造工程“点赞”。“我在这附近住了40多年了,以前这里的公交站人多得要命,项目实施后,原来的公交站被拆分成两个,附近绿地被改成了小公园,等车的焦躁感少了许多。”

  “原来我们要从金碧路到金湖路,只有一个路口可以通车,很容易发生交通堵塞。改造工程实施后,现在多了一条路让两条路对接,可以分流一些车辆。”他说。

  据悉,金碧路微循环及绿化提升改造工程项目路段毗邻一所幼儿园和一所学校。通过打通微循环路、重新设计6米宽市政机动车道及1.5米宽人行道的形式,项目使金碧路与金湖路实现有效对接,有效解决了居民出行烦恼。

  “把更多空间开放给居民”

  光洁的木地板,通透的大窗户,窗外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这样的室内羽毛球场馆不久就将和居民见面。在它隔壁,陈列着跑步机等健身器材的健身房装修完毕,楼上的乒乓球室也随时可以投入使用——这些都是雅仕居社区公园改造工程的成果。

  雅仕居社区公园西邻雅仕居社区,东邻金豪花园,北接红岗公园。改造前该公园和红岗公园的入口连接在一起,为一片临时建筑群,存在消防及治安隐患。

  投资629万元,设置休憩廊架、休闲座椅,新建,增设网球场,社区活动中心内设置乒乓球室、社区图书馆、老人活动区……与红岗公园整体性相连,项目打造了一个集娱乐、休闲、运动为一体的生态绿地休闲公园。

  “把道路两边沿线绿化带尽量改造成可以供居民休闲的地方,还下大力气把社区平台建起来,将办公空间缩小,把居民活动空间扩展开”,文忠介绍,一个个民生项目的实施也把更多空间开放给了居民。

  这两年,清水河好几个社区都拥有了自己的“一平台一广场”,即一个综合服务平台和一个社区居民广场。在坭岗社区,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完善了坭岗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及社区服务中心,通过增设外墙垂直电梯等改造方便居民前来办事,同时拓展文娱休闲功能空间,打造真正意义的“群众之家”。

  清水河社区公共服务平台也按照基本相同的原则建设——街道办、居委会办公区、义工办公区和居民活动室、阅览室等共处一栋楼。今年7月投入使用后,居民反响很好。“不仅仅是一个办事的地方,还是居民爱去的活动空间。”居民倪永琴说。

  ■声音

  清水河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文忠:

  “现在我们有做事情的好环境”

  清水河街道此前算是“城乡接合部”、“插花地”。2003年10月,市委、市政府为解决历史遗留的“插花地”问题,批准成立了清水河街道办事处。面临市容环境差,市政配套滞后、产业低端落后,民生基础薄弱、文体建设薄弱等历史欠账,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制定并实施了三年(2013-2015)工作目标,希望能在人居环境、民生保障、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成效。

  罗湖区人大的改革、充分运用人大提供的平台也成为兑现目标的重要途径。罗湖区基层的民生项目需求此前需要向政府部门申报,由区发改局汇总后,再一并报给罗湖区人大会议审议。如果街道、社区想做这个事情,更多的是要找部门,但部门其实很难感受基层的迫切需求。

  在万象城实施一个景观改造项目,也许百姓不会有太大的感受,但实施一个解决他们实际问题的项目,居民会有直接的感受,他们的幸福感会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民生项目人大评估论证会这个机制的设计相当于缩短了项目申请链条。人大代表、专家论证项目可实施性、必要性的过程中,相比“锦上添花”的项目,“雪中送炭”的项目更受青睐。

  我们通过民生项目人大评估论证会入选的2014年度8个民生项目、2015年度的5个老旧住宅区老整治项目都在实施、落地。所有的入选项目不是我们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居民提出来的。项目实施以后,居民是直接受益人,他们可以看到生活细节上发生的变化。

  其实现在有很多资源投向基层,民生问题的解决有了更多资金保证和解决途径。但现在也有一个“钱花不出去”的问题——做项目其实是件麻烦事,项目实施过程难度大、后续如何对项目进行科学管理也是一个挑战,而申请不申请民生项目,其实不会影响基层公职人员的绩效。

  为什么清水河街道有做项目的积极性?我认为,现在我们有做事情的好环境。我们有发展目标,各种制度创新给我们提供了兑现目标的渠道,而政府目前的项目设计、招投标、实施全程都已经很规范,我们才没有后顾之忧,不用担心百姓觉得你做项目是想从中谋私利。

  我们清水河街道办班子里头每个人都可以把手头事情讲得头头是道,他们有一种自得其乐的感觉。“这个公园是我建的”、“那个道路是我打通的”、“居民的这个问题是我解决的”——这会给人成就感和存在感,让他们自得其乐。在我看来,大部分的公职人员其实很愿意做事,重点是要给想做事的人提供做事的环境。

  ■观察眼

  造福社区的“成就感”真实而可亲

  吕冰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位于红岗东村15栋一楼的清水河社区公共服务大厅的墙面上,这行字映入眼帘,觉得心中一动。采访正逢周一上午,社区比较安静。小广场上,几个老人正在打扑克。活动中心的阅览室、书画室、多功能室都开着,等待居民和下午放学后的孩子们光临。4点半学堂的黑板上,彩色笔写着孩子们“众议”出的学堂规则:要安静、不许抄别人的作业……广场的牌桌旁,深圳市图书馆的流动书架也在静待读者。11月南方的艳阳下,一派祥和安宁。

  在“种”满了楼的地方,辟出这么一块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经历了三任街道书记的“接力”。这个时候,特别理解文忠说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是什么滋味:“这个公园是我建的”、“那个道路是我打通的”、“居民的这个问题是我解决的”。这样的动机,真实、纯正、可亲。

  这些年,罗湖区人大全力推动人大代表履职,从制度建设到具体实施的途径,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由人大代表逐项评估论证选出最需要建设的民生项目,即是其中一例。这项改革让人大代表能够直面社区需求,让财政的钱、也就是纳税人的钱“花在刀刃”上。多次亲历这样的现场,对代表们的较真和投入,深有体会。区人大每次组织各种现场探访、实地调研、咨询论证活动,在微信群里吆喝一声,应者云集,一会儿就“满员”了。论证会上的各种直言不讳、各种刨根问底,令人动容。谈及动机,代表们的回答空前一致:自己的声音、自己的努力可以起作用,服务社区百姓,内心非常乐意。

  清水河街道2014年申报了9项民生项目,被批准8项,成为“大赢家”。在罗湖区人大的工作人员看来,这是非常善用人大的资源渠道,为社区百姓谋福利。换一个角度,每一个项目的实施,都得投入巨大工作量。现阶段考核街道的工作绩效,没有因为“多为”而加分。反过来,如果项目推行不顺利,倒可能被追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选择不作为、少作为,也可以理解。

  我们在追问多作多为的动机。我们找到的答案是:责任感和觉悟。无论是全力推进人大代表履职,还是热情参与问政咨询,还是组织项目申报实施,在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能直观地感受到,来自人心的动机和造福社会的情怀。

  画家黄永玉为家乡凤凰捐建了“风雨雪霁”四座桥。在建桥的过程中,他给工人们专门写了一封信,信末一段说:“我已经老得不成样子了。不晓得哪个时候叭噗一下完事;你们各位有一天也会老,但桥是你们亲手建造的,有你们的汗水。你们将骄傲地告诉妻子、孩子、孙子,‘这桥是我造的’“。

  读到这封信的人觉得,“这桥好像和我有点关系了。”凤凰人把黄永玉这封信刻在了桥墩上。

  自己做过的事,会被自己刻在心上吧。

所属类别: 行业新闻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

网站地图